印度向小米追缴56亿元税款知情人:其他中企也有类似经历

没怎么了解过手机行业的朋友们,或许真不知道小米手机除了是知名国产手机品牌外,在印度也是大受欢迎的手机品牌。曾经就有数据统计表示,每3个印度人就有2个人在用小米手机,由此可见小米手机在印度也是深入人心的好品牌。

树大招风,小米手机在印度热卖之时,突然被印度政府追缴65.3亿卢比税款,约合人民币5.6亿元。而据在印度市场发展的其他中资手机企业分支的知情人与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

难道印度政府要开始打压中资手机企业了吗?据国内权威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表示,印度大规模清查中资企业早已有先例,更是每年印度政府的“例行公事”。不止中资企业,印度政府也会对其他企业展开不定期“查岗”工作。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之后,全球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其中蕴含了足量的消费群体,其次因为印度消费力不高,一些高性价比的品牌在印度市场发展得特别好。

就拿手机品牌来说,小米早在印度市场率先布局,并以“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印度发展多年的小米手机,已占该市场74%的份额。更直观地说就是,每3个使用智能手机的印度人,就有2个人在使用小米品牌的手机。

原来小米手机除了是“国产手机之光”外,在印度市场的销量也是非常火爆的。不仅如此,在印度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前5大手机品牌,中国占了四个席位,分别是第一的小米、第三的VIVO、第四的Realme、第五的OPPO。第二位是来自韩国的三星品牌。

就在中资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大放异彩的时候,印度税务部却对他们进行了清查工作。如此大规模并且做到如此彻底的印度税务部,就连国内权威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也表示:很难不查出点什么来!

印度税务部的第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在印度市场做得最好的“小米手机”了。在印度税务部对小米手机进行彻底清查之后,以违反《海关法》为理由,对小米印度公司处以补缴65.3亿卢比,约合5.6亿元税款的决定。

具体的理由是,在印度政府对小米手机的清查过程中,发现了小米手机上报给印度政府的进口价值中,并没有将支付给美国高通公司的专利许可费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算在里面。导致进口价值被大幅压低的情况。

对此小米印度公司相关高层却表示,我方会积极配合印度政府的调查工作,但是如果是这一理由我们被追缴5.6亿元税款的话,确实是有点无辜。而事实也是如此!

咨询了国内熟悉印度法律的律师之后,才发现不只是在印度政府,放眼全球国家,专利许可费和特许权使用费这两大费用应否算在进口价值里面。并没有一个相对精准的定论,至今这一问题依然是各国难以解决的难题。

另外,小米印度公司负责人也同时向媒体公开,这次被追缴5.6亿美元税款,是补缴2017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这段时间遗漏的税金部分,与小米手机最近的业务毫无关系,外界不应该妄加猜测,认为小米印度公司是故意而为之。当然印度政府相关负责人也力证了这一说法。

除了小米印度公司有此遭遇外,其他在印度发展得比较好的中资手机企业内部知情人也表示,我们也有类似的经历。在2021年11月底,印度政府对手机市场进行大规模调查工作之后,12月很多中资手机企业也收到了来自印度政府的处罚通知。

某一中资手机企业就表示,印度政府要求他们递交2020年起的所有进出口明细。并且在长达一个月的清查工作之后,印度政府以出现适应税率错误,涉嫌逃税这一理由,要求补缴相关税款。

而让这家中资企业摸不着头脑的地方是,这个税率一直以来都是得到印度海关认可的。没想到轮到印度政府清查之后会收到这一处罚结果,不明所以的中资手机企业,看来只有国内权威的律师事务所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了。

国内权威律师表示,首先印度政府对中资企业进行大清查早已有先例,而且一般清查之前都是毫无预兆并且大规模的,只是这次轮到中资手机企业而已。加上印度在税收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有行政系统比较复杂,这些在印度市场发展的中资企业“接连躺枪”也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律师还表示,一般在国外经营得比较好的中资企业,面对其他国家对其的税收清查工作,除了主动配合之外并无他法。如果中资企业对该政府处罚结果不满意的话,可以选择先向地方法院上诉,再不满意结果的就只能上诉至国家最高法院。

但是这些中资企业要尤为注意的一点是,上诉流程比较复杂,而且耗时比较长。一般大企业是不会选择继续上诉的,不然有可能造成业绩被严重拖后腿,以及被当地政府“盯上”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看来只有一些罚款金额比较巨大或者是觉得不合理的中资企业会选择这条路了。

现在大家明白了,其实印度政府对中资手机企业展开清查大行动,并非有意想要打压中资企业,而是站在了该国的国家利益至上做出的决定而已。面对此等大规模的清查工作,中资企业为了能够在当地市场做得更好,也只能配合,并且接受合理范围内的处罚结果了。

不只是在印度市场受欢迎的小米手机被印度政府追缴5.6亿元税款,其他在印度发展的中资企业也在面临类似的经历,相同的境地。这些中资企业若然在权衡利弊之后,觉得是可接受范围内的结果,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就好了。

某些对处罚结果不满意的中资企业,可以选择上诉,更可以与印度政府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得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就最好了。大家觉得呢?

TG交流群(点击进入)----付费帮助搭建---修复---二开,以及发布求资源.
QQ交流群 922260178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8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